傅政華換警察執勤服上街巡邏被認出,民眾當面“告狀”。傅政華換裝上街巡邏執勤,在茶葉城現場聽取群眾關於警風建設意見。日前,公安部副部長、市委常委、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帶頭改作風,身著民警執勤服下到派出所與民警一同上街巡邏時,被“眼尖”的群眾識破了身份。(11月13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以往我們看到一些官員通過‘微服私訪’,下去體察民情,瞭解民意。也有官員自曝自己多次扮成出租車司機,開著正規牌照的出租車出去察看,這樣更便於“瞭解真實情況”。俗話說,“政問於野,計問於民”。這樣的做法自然是瞭解民意的好辦法。但現在的一個問題是,微服私訪搜集到的意見,是否全都是高質量的,是否真實地反映了民情民意?與此相關,我們瞭解民情的渠道是否暢通有效?這些答案都是未知的。
  提到“微服私訪”,我們不禁想起電視劇《康熙微服私訪記》,該劇以康熙微服私訪為線索,講述的是康熙皇帝脫下龍袍“混入”民間體察民情的故事,劇中既有康熙在平民社會的生活寫照,也有其懲治貪官威武的一面。被百姓津津樂道。然而在信息化的今天,在現代政治制度下,一些人認為互聯網、電視、報紙等足以讓所有的信息都大白於天下,就不再需要官員“微服私訪”,對此筆者認為,現代官員亦須“微服私訪”。
 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的關於“就改進黨的作風、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”,其中也提到了要改進調查研究,切忌走過場、搞形式主義;要輕車簡從、減少陪同、簡化接待;要改進警衛工作,減少交通管制,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、不清場閉館。這些觀點與“微服私訪”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  但我們不可否認,現實生活中仍有這種現象:領導一有來檢查的欲望。下級部門就提前接到通知,提前做好相關佈置,講稿和彙報文書由上級提前提供,“群眾”提前由居委會落實,“意見群眾”提前有人準備;主官來了,浩浩蕩盪幾十個人,一隊車,跟從的都是各級各部門官員和各路記者,停留十幾分鐘,對下級領導發表一段演講後走了。試問這樣的視察能聽到真話、查到民意嗎?能真正瞭解民生疾苦嗎?能知曉社會的真實情況嗎?
  我們經常說“深入調研”,要調查,就要深入,否則,輕者走馬觀花,浮光掠影,重者只見樹木,不見森林,甚至會如上文所說,被假象矇蔽!前呼後擁,迴避肅靜,能有真話出來?因此,才會有溫總理三番兩次不按“既定路線”考察的動人故事。我們的各級官員,各級調研人員、決策人員,這個道理肯定一清二楚,現在要做的,就是趕緊身體力行,真正“深入”下去,來一個徹底的微服私訪,再看看效果如何。
  所以,現代官員“微服私訪”,肯定是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的,起碼他們能夠看到一些真實客觀,沒有經過遮掩的問題;能夠避免有些下級官員欺上瞞下,粉飾太平;能夠瞭解民情、掌握老百姓的實際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,並及時加以解決,從而拉近黨群、乾群關係。
  俗話說,“為官一方,造福一隅”。做官不易,做個好官更難。筆者認為,《康熙微服私訪記》是官員們的學習課本,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,當一些官員出門被公車包辦、生活被秘書包辦、信息被下屬包辦的時候,官員不僅需要“微服私訪”還要多出續集,將“微服私訪”常態化,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系、權為民所用、利為民所謀。
  文/胤霖  (原標題:如何建立現代“微服私訪”常態化機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ux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