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城晚報訊 記者林園報道:未來十幾年,廣州的河涌治理、供水規劃、水資源保護,有著哪些計劃和目標?昨日,《廣州市流域綜合規劃(2010-2030)規劃文本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在廣州市水務局官方網站上公佈,徵集公眾意見。其中提到,到明年,中心城區主要河涌全面消除黑臭現象,一類河涌水質要達到IV類,透明度達到0.5m。
  河涌整治已完成215條
  根據《規劃》,廣州目前河涌整治已完成215條,總長817.7km,剩下1157條河涌,總長約2597km。今後河涌綜合整治的核心是水安全和水質改善。
  對於河涌整治的目標,規劃詳細給出了時間表。其中,近期目標,即到2015年,中心城區主要河涌要全面消除黑臭現象,一類河涌(處於城市建成區和未來規劃區的河涌,是組成城市水網的骨架)水質達到IV類,透明度達到0.5m;二類河涌(是建成區排水彙集的渠道,水網中的次級河涌)優於V類,三類河涌(位於城中村、農作區等,主要功能是排澇,灌溉及綠化功能)達到V類,透明度達到0.2m。而中心城區以外的其它各區河涌,主要水質也要達到IV類。
  不僅如此,在中期目標(2020年)和遠期目標(2030年)中,這些河涌的水質和透明度,還會更上臺階。到2030年,廣州初步實現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健康發展,流域內水功能主要控制指標達標率達到95%以上,河流生態系統呈良性發展,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與水環境監測網絡,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。
  今後,廣州將繼續推行截污治污和雨污分流工程。
  珠江防洪標準200年一遇
  去年,一篇“廣州洪災風險全球最高”的文章曾廣外流傳,雖然水務部門表態批駁了這篇文章的觀點,但不可否認的是,隨著城市的發展,原有的管道和設施防洪排澇能力不足,也給廣州帶來了許多損失和不便。
  據介紹,根據廣州市各區的地形地貌特征、水文氣象特點,廣州排澇工程系統主要由市政雨水管道、河流、排澇水閘、泵站、水庫、調蓄區等組成。目前城區按20年一遇、暴雨不成災,農田及生態保護區按10年一遇、24小時暴雨不成災的標準來確定排澇工程的規模。
  對於提高城市的防洪(潮)能力,《規劃》制定了詳細的目標。其中,到2015年,中心城區防洪(潮)標準全面達到200年一遇,縣城及重要堤圍達到50~100年一遇;珠江廣州河段防洪(潮)標準達到200年一遇。其中,廣州市都會區、南沙濱海新城、東部山水新城的老城區排澇標準採用20年一遇、24小時暴雨不成災,遠期還將結合管網改造、深隧(中心城區)、調蓄、管理等綜合措施,滿足應對50年一遇暴雨的要求。
  節水為未來控制方向
  記者發現,無論是前段時間水務部門發佈的《水務白皮書》,還是此次的《規劃》,都把節水作為未來的工作重點。近幾年廣州的用水形勢不容樂觀。每到夏天高峰期,廣州用水量頻頻逼近歷史用水最高紀錄。
  《水務白皮書》中提到,到2016年,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得到落實,對比2011年,全市用水總量從73.02億立方米下降到71.5億立方米以內,萬元GDP用水量從59.35立方米下降到47立方米以內,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從43.6%提高到70%,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2%。而《規劃》也表示,到2020年,廣州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控制在25%左右,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。
  林園  (原標題:明年中心城區河涌除黑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22fguxh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